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7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生态文明、科技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于5月23日至25日在湖州召开。

本次研讨会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支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湖州学院承办,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社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共征集到286篇论文,经专家评审选取74篇代表性论文参加会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江南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温州大学等全国70多所高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军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邀请到湖州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志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伟奇,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谢占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马志和代表湖州学院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他表示,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希望以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贡献出更多的新观点,碰撞出更多的新思想,激发出更多的新见解,通过理论突破、范式转换和跨学科融合,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崔伟奇指出,本次研讨会以“党建+”为政治引领,通过学术研讨与实践探索的范式创新,构建起贯通理论研究与文化传承的立体化学术平台。他表示,湖州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样本,在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转化与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韧性提升两大维度实现突破,这既是激活中华文明生态基因的创新切口,也是应对全球生态文明发展的前沿课题。期待与会学者做好守正创新,做好“两个结合”,将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经验升维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推动形成实践验证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谢占强指出,湖州之美,美在生态、美在文化、美在民富。本次会议放在湖州举办,恳请参会专家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平台搭建、青年培养等方面对湖州给予更多的支持,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湖州样本,将湖州的美丽建设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的生动案例融入到教学科研之中,宣传推介湖州,大力支持湖州进一步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刘立,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蒋红雨,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天民,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长生,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万长松,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全喜,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计彤等先后作学术分享。

研讨会共设四个分论坛,专家学者们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等主题,结合大会主旨报告和个人参会论文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交流研讨。

在湖期间,与会专家还深入梁希纪念馆、安吉余村、黄杜村、南浔荻港桑基鱼塘、红军长征追踪馆等地,实地感悟真理伟力、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