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18日,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组织开展为期10天的《设计考察》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视传专业核心实践课程,本次活动以 “扎根乡土需求、探寻设计前沿、传承文化基因” 为主题,带领22级学子跨越湖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田野与都市的双重课堂中锤炼调研能力,为毕业设计与职业发展蓄力。

扎根乡土:锚定在地需求的毕业设计调研
考察首日,师生团队便深入安吉县鄣吴镇,足迹遍布鄣吴村、玉华村、景坞村等六个村落,开启毕业设计的在地化调研之旅。鄣吴镇作为吴昌硕故里,既有“八府九弄十二巷” 的古建肌理,又有景坞村 “暗夜星空保护地” 等生态文旅新 IP,传统人文与现代乡村设计需求交织。

此次考察,视觉传达设计系带着鄣吴镇提出的文旅升级、非遗活化等设计需求而来。学生们在昌硕故居记录传统书画元素与古建街景,在景坞村考察星空露营基地的视觉标识需求,在上吴村感受“百艺”非遗,体会鄣吴竹扇魅力,在上堡村探寻金鸡岭古道的历史文化……通过访谈村民、拍摄影像、实地调研等方式,为毕业设计积累第一手资料。22级视传专业毕业设计将基于此次调研所得的在地需求进行选题与创作,实现“设计服务乡村” 的实践目标。
问道前沿:解码多元场景的设计表达
在完成鄣吴镇的实地调研后,考察团队转战南京、上海、杭州三座设计强市,聚焦毕业设计的呈现形式与媒介创新,展开多维度探访。

在南京,师生们先赴南京博物院梳理江淮文化中的传统设计符号,随后走进南京洛可可设计公司。设计部门总监以多个落地项目成功案例为蓝本,系统解析包装设计的市场逻辑、品牌设计的价值内核与IP 打造的传播路径,为学生们搭建起 “需求 - 创意 - 落地” 的思维桥梁。

上海站的考察兼具专业深度与思政温度。在四行仓库纪念馆,师生们触摸弹孔墙、观看沉浸式史料展,将“八百壮士” 的家国情怀融入设计伦理思考,完成一堂生动的 “行走思政课”;而上海西岸艺术中心的当代设计展、EKA 天物的文创产业生态、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文物数字化展陈,则让学生直观感受前沿设计的媒介创新,从数字交互到装置艺术,拓宽了毕业设计的表达边界。

杭州之行聚焦“文化传承的现代表达”。从国家版本馆的建筑肌理与展陈设计,到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的遗址活化实践,再到 “自然造物” 团队的传统手工艺创新项目,学生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元素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语言焕发新生,为毕业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提供了多元范本。
知行合一:构建设计文化传承新路径
《设计考察》课程已成为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通过“乡土调研 + 前沿考察 + 思政融入” 的三维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调研能力,更引导他们在设计中传承江浙文化基因。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动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实际力量,让青年设计力量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