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拓宽师生学术视野,10月18日,生命健康学院“学术活动月・树人讲堂”举办两场高水平学术报告。戴绍军教授以“‘大力水手’食品的组学秘方”为题作了生动分享,徐晓峰研究员则围绕“植物雄性低温育性恢复新机制”展开深入解读。两场报告内容精彩、视角独特,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

“大力水手食品的组学秘方”:揭秘食品组学的奥秘
报告中,戴绍军以“大力水手”通过食用菠菜增强体力的经典形象为切入点,巧妙引出了食品组学这一主题。他聚焦植物功能蛋白组学,系统阐述了如何利用组学技术,解析如菠菜这类“大力水手”食品中蛋白质等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并深入探讨了它们对人体健康及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从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到功能蛋白在具体食品中的挖掘与作用机理,戴教授的讲解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兼具学术深度与应用价值,为在场师生开启了食品组学研究的新思路。

徐晓峰聚焦植物雄性生殖发育过程,重点阐释了低温环境下植物恢复雄性育性的新机制。他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分子与细胞层面系统解析了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如何通过多级调控机制恢复雄性育性,从而保障繁殖过程的顺利完成。报告内容充实、数据翔实,不仅揭示了植物应对逆境胁迫的精妙适应策略,也为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及农业生产中低温灾害的防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两场精彩报告之后,现场师生与主讲人展开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报告中的专业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本次学术活动月・树人讲堂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师生们接触到生命健康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对学院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